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不足40%,光靠社保是靠不住的,提前规划养老问题很有必要。20年前认为10万就足够养老,10年前会变成30万才足够养老,而这个数字放到现在,到底需要准备多少养老金才够呢?我身边很多90后已经在开始规划养老问题,包括我自己。
今年八月,国务院公布了今年以来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。
全国上半年社保基金收入是34809.3亿元,下降15.3%,社保基金支出36089.87亿元,增长6.5%,收支缺口高达1200亿。
虽然有今年疫情的特殊原因,但是这个数据背后意味着我们的养老形式不容乐观。
让我想起就在去年的6月,清华大学的杨燕绥曾经发表的一场关于:
“对不起,我设计的社保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养老危机”演讲。
2012年开始,我们国家的劳动人口开始直线下降,一些省市的养老金,收上来的和发出去的出现了缺口。
2000年以前,我们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,到处都在讲劳动人口红利;但是2000年,我们进入了老龄社会。
在2020年之后,2025年之前,中国一定会进入深度老龄社会。
越来越多的人变成老人,就需要更多的养老金来供养,而钱从哪里来?
当然是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工作创收去支付了。
因为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制,也就是当前的年轻人来支付当下退休老年人的养老金。
而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,人口出生率情况又怎么样呢?
根据国家统计局对人口出生率的统计图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。
新增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代开始是在持续地大幅下降的。
甚至还有人做过一个统计,在这个人口持续下滑的背后。
90后比80后少了30.68%,00后比90后少了19.39%。
即便放开了二胎政策,但是这个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逆转,甚至去年有机构就预测,到了2030年,中国的出生人口将下滑到1000万左右。
更让人担忧的是,连河南、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,也出现出生人口连续三年下滑的“缺人”情况。
这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,主要统计了山东、河南、湖南、重庆、北京、上海、江苏等具体有代表性,具有不同人口特征的大城市。
统计结果表明,从2017年开始,这七个省市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下滑,总计是117万。一边是老年人越来越多,另一边是年轻人越来越少?
养老金从哪里来?靠社保,显然是不够的。
如果你有关注过相关的新闻和报道,就会发现,其实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积极地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。比如去年十二月,人社部在回复网友问题时就曾称: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。
再比如去年12月,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特意提出,一定要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,优化养老保险结构。
会议也非常关注养老问题,其中提到「支持开发多样化养老年金保险产品」。从这些会议可以明显看出,现在是国家非常鼓励大家购买商业养老年金保险。
这说明,当我们老了,如果没有商业养老保险,光靠社保养老是肯定不够的。其实,早在「教育金、养老金、祝寿金,到底是什么鬼?」里面有科普过。
我估计99%的人,说不出来等到自己退休之后,到底能领多少养老金出来。
假设在工资增长与通货膨胀相抵消,工资保持不变,社平工资7000的前提下。
现在月薪3万和月薪7万的退休后养老金均为9976元/月。
替代率分别为33%和14.25%。
所以,统筹账户的作用其实拉低高收入者,抬高高收入者,来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。
另外说到养老保险,离不开一个很关键指标就是养老金替代率。
什么意思呢?用大白话来说就是,等你退休了之后,你的工资打了几折(退休之前的工资和退休之后的工资之比)
这里提供几个参考指标:
世界银行组织:如果希望生活水平不下降的太多的话,那么这个替代率一定不要低于70%;
国际劳动组织:给出的数值是55%,社会保障最低公约;如果低于55%认为养老生活财务出现了问题。
2014年我国的社保替换率是45%,现在是多少,大家也可以去查查看。
所以大家能理解了吧,如果想要老了之后可以活得姿态好一些,请尽早为你的养老最规划。
说句现实的问题,如果生活需要依赖子女了,但可能就不自由了。
既然光靠社保是靠不住的,提前规划养老问题很有必要。
我身边很多90后已经在开始规划养老问题,包括我自己。
20年前认为10万就足够养老,10年前会变成30万才足够养老,而这个数字放到现在,到底需要准备多少养老金才够呢?
以下是来自《维度》关于养老金多少才够的调查。
结果现实75.9%的95后认为自己养老需要50万以上的费用,其中,51.77%的人认为养老费用会超过100万,而31.03%的人养老费用更是在500万以上。
养老究竟需要花多少钱?
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:
4%法则
想知道到底要准备多少退休金才够用,先去规划和思考退休之后自己每年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。
比如小张,预计自己退休后,每月花费2万,一年共提取24万;
那么总共需要24万÷4.2%=571万的退休存款
比如小王,预计自己退休后,每月花费4万,一年共提取48万;
那么总共需要准备48万÷4%=1200万的退休存款。
当然,这个指标在有房贷开支的家庭来说,是有点过高了。
规划做得越早,目标定的越高,哪怕中间实现打点折扣,也不会太差。
有哪些适合规划养老金合适靠谱的产品呢?
这里介绍两类产品:
支配更灵活、保额会长大的「增额终身寿险」
比如之前聊到的「如意尊终身寿险,到底怎么样?中华尊之后,一款王者终身寿险 」
「君康金生金世终身寿险,说真的我心动了... 」
另一类就是专门用来养老,专款专用,灵活性稍差,但是可以活多久领多久的「养老年金」
比如之前聊到的「中荷金生有约,一款扛把子年金险吗? 」
储蓄的钱放在哪里都是放。
但是不论是放到年金、还是增额寿险里,本金绝对安全,利率约定在合同。
不用花时间打理,丢在里头让钱自己长大就可以了的渠道并不多。
但银行理财产品看了一圈也没找到几款4%以上的,还都只敢说自己“低风险”,还需要经常去打理,挪来挪去。
暂时用不到的钱何苦换来换去,不如踏踏实实找最安全的渠道放个五六年再说。
慢慢增值、安全省心。
别忘了,这里说的不论是年金、还是增额终身寿险,都是复利计息。
什么是复利?
给你举个例子。
假设年利率为12%,今天投入5000元,6年后获得多少钱呢?
用单利计算:5000+(12%X5000X6)=8600(元)
用复利计算:5000X(1+12%)^6=5000X1.9738227=9869.11(元)
所以同样的本金,肯定是复利优于单利。现在大部分你可以接触到的理财渠道,不论是理财产品、货币基金几乎都是单利。
但不得不说,不论是买年金、还是买增额终身寿险,很容易被误导的。
有哪些常规可以规避的销售误导套路呢?
篇幅有限,之前其实系列文章都有讲过,如果你不是很确定,也可以微信联系小番茄帮你把把关。
总结来说,避坑的最好方式就是:
请记住你的初衷。
这笔钱是一个为未来提前做准备和规划的长久投入,而不是短期3-5年追求高收入的投机或者投资。
不要被没有写到合同里的漂亮演示数据误导,挑选产品时还是尽量选能写到合同里的高预定利率的产品。
很多不太负责任的代理人喜欢给客户推打包方案,比如年金附加一个定期重疾险。
这样让客户误以为自己买的很全很划算。其实拆分一看,比同等产品的责任少但价格却更贵。
和重疾险一样,如果因为挑选的时候没有认真甄别,被代理人误导购买了不划算的产品,退保是要承担损失的。
现金价值在前期相比于你所交的保费而言是很低的。
近两年年金产品比较受欢迎,但去年预定利率4.025%的陆续下架,4.025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
现在比较适合做这类规划的是3.5%的增额终身寿险。
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带上你的基本情况、比如健康异常、主要诉求、开支和财务结构等付费预约咨询。
但需要提醒的是年金、寿险虽然好,并不是适合所有人,尤其是疾病类保障都没有做全的人。
产品利率是一方面,保单结构设计也非常重要。
养老金怎么投,买多少年,谁来给谁做投保人,影响都比较大,如果拿不准,欢迎点击页面下方的“1V1咨询”,找专业的人士咨询一下。